
发布日期:2025-04-02 21:48 点击次数:98
永续债成险企“补血”新利器融资炒股平台。
据《国际金融报》记者统计,今年一季度,共有8家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,合计规模达457亿元,已超过去年全年。
王莹 制表
与此同时,还有更多永续债发行在路上。例如,新华保险在3月初发布公告称,计划发行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的永续债。
分析人士指出,发行永续债可以补充保险机构的核心二级资本,同时起到改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作用,因此市场发行需求旺盛。不过,受保险永续债余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30%等要求限制,只有核心资本规模大的险企才有较大的发行空间。
发行规模超去年全年
永续债,即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,是指发行没有固定期限、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、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破产清算状态下均可以吸收损失、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资本补充债券。
2022年8月,央行和原银保监会联合印发《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。
原银保监会表示,推动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是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,提高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,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,优化金融体系结构。
政策落地一年后,2023年9月,泰康人寿饮“头啖汤”,获批发行不超过200亿元永续债。随后,太保寿险、人保健康、农银人寿、太平人寿、建信人寿、光大永明人寿相继在2023年发行永续债,全年发行金额共357.7亿元。
2024年,平安人寿、泰康人寿、太保寿险、中英人寿和中邮人寿分别发行150亿元、90亿元、80亿元、30亿元、9亿元永续债,合计规模达359亿元。
时间来到2025年,截至目前,已有交银人寿、泰康养老、泰康人寿、平安人寿、太平人寿、招商信诺人寿、工银安盛人寿、阳光人寿8家险企发行永续债,发行规模创下新高,合计达457亿元。
“相对于资本补充债,永续债对于实际资本的撬动作用更为显著。”中华保险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指出,永续债不仅可以补充核心二级资本,当附属资本触发限额后,还能撬动附属级保单未来盈余增量,对实际资本的撬动作用翻倍。
需要注意的是,永续债的供给主体集中在大中型保险机构。其中,平安人寿该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80亿元,附有不超过50亿元的超额增发权,最终发行规模130亿元,居上述8家保险公司首位。
交银人寿则是首次试水永续债。今年1月,交银人寿获批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27亿元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。一个月后,该笔债券正式落地,基本发行规模20亿元,附不超过7亿元超额增发权,最终27亿元额度全部发行。
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、固收首席张继强表示,保险永续债发行额度与核心资本、净资产、存续次级债余额和偿付能力充足率有关,头部险企潜在供给规模较高。
记者了解到,保险永续债发行需满足以下条件:永续债余额不超过核心资本的30%,资本补充债券+次级定期债务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100%,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,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%。
“发新赎旧”成划算买卖
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,也是保险公司热衷发债的原因之一。
据记者梳理,今年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及资本补充债的票面利率集中在2.18%—2.75%区间,较前些年3.5%左右的利率水平明显下降。这时,“发新赎旧”对保险公司而言,就成为一种颇为划算的选择。
一般来说,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和资本补充债均含有赎回选择权。以平安人寿为例,今年2月,其披露关于行使2020年资本补充债券赎回选择权的公告,所赎回的“20平安人寿”发行规模200亿元,本计息期债券利率为3.58%;若在第5年末不行使赎回权,则债券利率调整为4.58%。而新发行永续债票面利率仅为2.35%,“赎旧发新”可以降低融资成本,显然更为划算。
那么,为何保险公司债券票面利率持续走低?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,主要是市场利率整体下行,险企发债利率也随之下降,这有助于险企降低融资成本。此外,市场对险企信用等级和偿债能力认可度的提高,也推动了票面利率下降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招银国际证券研究员马毓泽预计,2025年险企发债融资补充资本的规模仍有望维持在千亿元以上。“考虑到资本补充债仅能补充险企的附属一级资本,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无法起到‘增值’作用,而发行永续债可直接补充核心二级资本,提升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,预计2025年永续债的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容”。
“受‘偿二代二期’规则(即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(Ⅱ)》)影响,险企偿付能力较大程度下滑,发债作为重要的融资方式能够实现短期‘回血’。”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徐康强调,长期来看,关键仍在于险企自身的“造血”能力。长端利率波动加剧,长周期看或有可能进一步下行,险企提升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水平或构成维持长期稳健经营的核心。
在中航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薄晓旭看来,2025年,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仍是很多险企的重点工作。保险公司提升偿付能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内部治理、风险管理、业务结构调整等内生性措施来提升偿付能力。同时,监管政策的支持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,如“偿二代二期”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。
“通过‘内外兼修、内主外辅’的策略融资炒股平台,预计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偿付能力挑战,实现稳健发展。”薄晓旭表示。
Powered by 成都期货配资平台_在线期货配资_期货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